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体育健身

1945年我军为何使用“纵队”编制?特殊时期,完美解决了三大困难

时间:04-02 来源:体育健身 访问次数:251

1945年我军为何使用“纵队”编制?特殊时期,完美解决了三大困难

到1945年8月,第十八集团军(八路军)的正规部队已经发展到近90万人,然而作战序列中仍然只有三个正规陆军师的番号,也就是115师、120师和129师,讲真,一个集团军及所属三个步兵师达到90来万人马,也是没谁了。一、斗争策略的需要抗战时期前后组建了大约40个集团军,每个集团军一般在8到10万人左右(两至三个军),这种兵力规模第十八集团军早在1938年就实现了。因为随着根据地越来越大,消灭的日伪军越来越多,抗日武装迅速发展,第十八集团军早就超编了。当时我军的高级建制,属于“一套班子两块牌子”,诸如山东军区、晋冀鲁豫军区、晋绥军区等大军区,以及二级军区和军分区,那都是我方自行组建的。注意此时重庆军委会的序列是:行营、战区、集团军等等,并没有“军区”的番号。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,我军高级建制单位对外界和对重庆,仍然以“第十八集团军某部”来称谓,比如山东军区行文重庆的话,落款即为: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,即师部兼军区司令部。毕竟是国共合作抗日期间,第十八集团军理论上属于“国民革命军”战斗序列,理论上要听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指挥。至于高级部队番号,也得使用军政部授予的“合法番号”,尽管此间八路军的兵力翻了几番,可是用最笨的脑袋想想,重庆方面能给我军增加新的番号吗?人家限制我们还来不及呢,所以整个抗战时期,除了第十八集团军(最初为第八路军、及所辖的三个师)和新四军,国民政府没再给过任何团级以上的新部队番号。而我军的部队数量又在快速增长,怎么办呢?只能以军区为单位自拟番号。因此到了抗战后期,八路军(第十八集团军)各师,都已经下辖不少旅、团或者支队建制了,比如115师(山东军区)除原343、344旅外,新建有七个教导旅,129师(晋冀鲁豫军区)除原385、386旅外,另建有十一个新编旅。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原则,1939年取消旅级编制后,三个团(有的是三个番号团和一个野战补充团)就可以编为一个师,两到三个师就可以编成一个军,两到三个军就应该编成一个集团军,可问题是,我们得不到新的师、军和集团军的番号。如果是抗日战争的初中期,不给高级编制和番号也不影响什么,因为八路军是以山地游击战为主,在武器弹药极端匮乏的情况下,不可能跟日军进行大兵团会战,部队多以团为单位分散活动,机动灵活,也不易被日军捕捉,甚至还有了“大团”、“小团”的临时性办法。所以抗战最残酷的阶段,绝少看见八路军以旅级以上单位,集中起来跟日军对阵的,装备劣势、火力劣势、单兵素质劣势,集中起来会造成更大更无谓的伤亡。恐怕日本人巴不得八路军这么干,我们又怎么可能上当?二、战争形势的需要但是抗战胜利前后,军事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无论是收复沦陷区,还是阻击“摘桃子”的蒋军重兵集团,都要求八路军完成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,得打大仗了。比如1945年10月的“平汉路战役”中,第十一战区孙连仲就集中三个军10万人马,企图攻取和通过冀鲁豫军区(129师所属)的中心地带,北上石家庄“接收”华北地区,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只能奋起自卫。既然是打大仗,一个129师师部再同时指挥七八个旅、十几个旅的部队,显然是不利于作战的,因此在抗战胜利后的一段特殊时期里,实际情况也要求我军编组旅以上的野战兵团。编组起来其实很容易,一个二级军区所属的几个旅,整合在一起就完事了。比如晋冀鲁豫军区所辖的二级军区“太岳军区”,仅正规部队就有太岳军区第1旅、第2旅和第386旅等三个旅,完全可以合组成为一支野战部队,统一指挥统一序列,直接隶属于刘邓首长指挥。麻烦在于,合组以后的部队应该怎么称谓用什么番号呢?如果自拟师、军级编制和番号,那就等于跟重庆当局公开决裂,那边重庆谈判还在进行,显然是不合适的。关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复杂形势,笔者在相关文章中多有介绍。总之我军在1945年,并没有放弃使用八路军(第18集团军)和新四军的番号,那就不方便单方面增设师以上的正规编制和番号,比如新四军的番号1947年初才正式弃用。既然如此,就需要跟组建“军区”的办法类似,增设我军自拟的高级野战建制。三、统一编制的需要实际上另外还有一个问题,两到三个旅编组完成以后的规模,级别也实在不好界定,八路军各大军区当时的旅普遍在3000到4000余人,三个旅合编后也就1万来人,称为“师”?跟115师、120师和129师的师部容易混淆,称为“军”?明显又不太够。出于以上几个原因,1945年的9月21日,延安特别发出了《关于扩军与组建机动兵团的指示》,其中明确提出:“各个战略区域都应编整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,其数量应占本区脱离生产兵力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,把他们编组成旅和纵队,准备他们能够实行极大机动”。这是延安首次下达了各大军区组建“野战军”和“野战纵队”的命令,其中野战纵队简称为“纵队”。选择这个编制名称,是因为“纵队”是一个级别很模糊的临时性建制,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所有的困难。这个建制也是有传统有历史的,比如红四军在早期,就曾经下辖四个纵队(团级),之后兵力充足了,才改为下辖师。随着延安一声令下,华中军区、晋冀鲁豫军区、晋察冀军区纷纷组建野战纵队、比如太岳军区的三个旅就合编为“太岳纵队”,司令员陈赓,也就是未来著名的中野四纵之前身,不过在初组时只有11000余人,所以说“纵队”这个编制用的很妙,它还给部队的发展留下了空间。早期的纵队多为“加强师”的规模,到了1947年以后基本就是“军”的规模了,也正因为如此,1948年11月当情况允许时,我各野战军的纵队奉命全部改称为“军”,标志着开始正规化了,放弃了“纵队”这一临时建制。华东、华中各军区的情况和华北又不相同,新四军之下建有师,师又辖旅,比如黄克诚的第3师就下辖三个旅35000余人。山东军区由于一度使用了“人民解放军”的称号,在抗战刚刚胜利也组建了八个师的新编制。因此在1945年和1946年初,我军是“纵队”和“师”两类野战建制并存的状态,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时,兵力描述为:“野战军有61万人,辖有纵队(或师)单位共22个、旅(或师)级单位94个”。说明一下,前面的师一般指新四军的师,可达数万人;后面的师即指山东军区的“师”,兵力从6000到8000人不等。到1946年下半年,随着各大军区部队整编的完成,不再有新四军那样的“师”,全部理顺为野战军、野战纵队、旅(或小师)的战斗序列,其中东北民主联军和华东野战军纵队下设师,其他野战军的纵队下设旅。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,各野战军的旅和师都在发展,最终也于1948年11月,随着纵队的改称而统一改为“师”,而这时候的师普遍突破万余人,已经是比较标准的步兵师了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体育健身